聊聊伟大的俄罗斯和乌克兰音乐作品

  俄罗斯音乐对中国的影响有目共睹,无论是音乐创作、表演还是教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们学习和模仿的目标:老一代音乐家大多有过留苏经历,到现在音乐学院很多作曲教材都以俄国体系的为主。今天我们来聊聊俄罗斯音乐风格和伟大的音乐家们。

  与德奥音乐体系注重结构和规则的严谨风格不同,俄罗斯音乐感彩浓厚,作曲家们在创作中更强调旋律和和声,并把它们发挥到了极致,让你忘记技术本身,比如动机的发展或是结构的对比。对于听众而言,这种风格可更容易被直接感受到,引起共鸣。有兴趣可以对比下柴科夫斯基的浪漫和贝多芬,或是勃拉姆斯的抒情,你会对此深有体会。

  从浪漫主义时期的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巴拉基列夫、柴可夫斯基、鲁宾斯坦、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到近现代的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谢德林、施尼特凯等,前苏联涌现出一大批改变世界音乐史的杰出作曲家。

  在音乐创作领域,不仅仅在中国,俄罗斯作曲家对美国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是对美国当代音乐,甚至电影音乐影响最大的三位俄罗斯作曲家。很多当代主流作品和好莱坞影片中战斗音乐的节奏和配器,直接受到了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和普罗科菲耶夫几部交响乐的影响;拉赫玛尼诺夫忧郁的旋律和半音化的和声手法,对抒情式的电影配乐影响极大。本人曾有幸与约翰·威廉姆斯、约翰·亚当斯、Christopher Rouse等美国著名作曲家当面聊到过这三位音乐大师,他们都表示这些巨匠也曾是自己学生时代的偶像,甚至影响至今。

  历史上俄罗斯作曲家人才济济,用今天的话来形容,非常“内卷”。由于没有互联网和录音,很多实力相当的作曲家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被人淡忘,留下的是不同时代极少数的代表作。

  在乐器演奏领域,俄国更是自成一派,如钢琴家列文涅、霍洛维茨、里赫特、吉列尔斯、普雷特涅夫和基辛;小提琴家海菲茨、奥伊斯特拉赫和文格洛夫,大提琴家皮亚蒂戈斯基和罗斯特洛波维奇等。相比于作曲,演奏专业(尤其是钢琴乐领域)在欧美音乐院校的影响力更大。随便一所音乐学院,都可以在名单中看到不少名字里带有斯基、诺夫、耶夫、维奇、维茨、索夫和诺娃等东欧姓氏的教授们。即使美国再制裁,也会对这些在本土一直致力于俄罗斯音乐文化输出的教授们无能为力吧。

  这首作品是柴科夫斯基交响曲的收官之作,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集大成者。想当年柴科夫斯基作为大佬漂洋过海受邀为1891年卡内基音乐厅建成首演式的指挥,纽约的上层名流全部出动,造成了57街附近几小时的大拥堵;两年后《第六交响曲》的美国首演也是在卡内基。对比下老柴作品近期在欧美的境遇,不禁令人深思。

  最早接触柴六就是这个托斯卡尼尼的版本,速度处理极快。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以至于现在听任何一个版本都觉得拖沓。

  还记得在南加州大学留学时的作曲主课上经常和老师天南海北的闲聊,他曾用这首名作举例,说柴科夫斯基的配器和和声手法比舒曼高明得多,然后各种在钢琴上演示….

  虽说拉赫玛尼诺夫以创作钢琴作品闻名于世,但我的最爱还是这首作品的慢乐章。从和声语言上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柴科夫斯基的升级版,把半音化的和声运用到了极致。每次听完它不禁感叹,如果老拉活在这个时代给好莱坞大片配乐,一定会成为大富豪的。

  对于斯特拉文斯基最先了解的并不是他的音乐,而是传记上关于他“创新”的故事,里面就提到了大名鼎鼎的《春之祭》。

  现场效果绝佳的《春之祭》,在那个时代绝对是另类的存在。当然以百年之后的眼光,这部作品竟然被不少音乐学院认为是相对“传统”的,可见音乐观念发展之快。

  本人听过《春之祭》不少版本的录音,还有洛杉矶爱乐等四五个著名乐团的现场,但最喜欢的还是是巴伦博伊姆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录音。芝加哥强大的铜管声部,把作品中的狂野、爆裂的性格发挥的淋漓尽致。由于上找不到这个版本,就拿小泽征尔版代替吧。

  顺带说一句,这个版本让我对巴伦博伊姆“刮目相看”。以前对他的钢琴演奏没什么感觉,总是觉得不温不火。原来他的指挥水平是王者级别的,远强于钢琴演奏。

  对个人而言,普罗科菲耶夫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出生于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普罗科菲耶夫影响了一代美国作曲家,无论是严肃音乐还是好莱坞电影,他的音乐完美的平衡了创作中的古典和现代、传统和创新。

  和肖斯塔科维奇相反,普罗属年纪越大风格越传统。在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首演受挫转入新古典主义风格后,普罗科菲耶夫扛起了当时“先锋音乐”的大旗,早期的《第二交响曲》的音响的刺激程度绝不亚于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回到苏联后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第五交响曲》则比第二、第三和第四传统的多,更易于理解,作品中各种古典音乐的“流行片段”层出不穷。

  第二、第三和第七交响乐Walter Weller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个人感觉要强于捷杰耶夫指挥的马林斯基乐团,第五交响乐最好的版本则是詹姆斯

  毫无疑问,老肖是中国乐迷最推崇的近现代俄罗斯作曲家,没有之一。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也是苏联的人民音乐家。从具体的技术角度,肖斯塔科维奇的管弦乐织体层次和配器可能不如普罗科菲耶夫那么复杂和多样化,但演奏出来音响效果的震撼程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可谓乱世出英雄,苏联在二战时期出现了像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这样脍炙人口的一大批战争题材作品,极大的鼓舞了苏联人民战胜法西斯的必胜信念。现在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在特殊的背景下是否也会产生出一批反映当下事件的优秀作品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