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铆钉:英国“维克斯-克罗斯利”轻型装甲车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决定更新手中的装备,希望能够装备一种能够适应印度东部气候条件的轻型装甲车。这种新型车辆需要巡逻印度东北边境地区,当时英军现役的装甲车中,罗尔斯罗伊斯1920型装甲车最受关注,其可靠性已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证明。然而,它并不能满足崎岖地形的驾驶需要,远远达不到殖民军的要求。

为满足这个需求,有人建议采用维克斯公司(Vickers)的克罗斯利(Crossley)1.5吨卡车底盘。这种卡车最初是为沙皇俄国研制的,但由于1917年的俄国革命,这些卡车无法运往俄罗斯。最后这些已经制造出来的多余卡车被运往印度,在那里被命名为克罗斯利IGL1。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克罗斯利1.5吨卡车经历了大规模的道路测试,其中包括满载4吨货物和长达4000千米的行驶考验,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1923年,经过修改后的克罗斯利IGL1首批制造了32辆运往印度,总产量约100辆。

有意思的是,克罗斯利卡车为了避免车胎被被刺穿,采用了硬橡胶制成实心轮胎,因此在道路之外的行驶性能非常差。然而,这个缺点并不妨碍英国驻印度殖民军以该型卡车底盘改造成装甲车辆。在设计殖民地装甲车时,一战前设计的罗尔斯罗伊斯装甲车依旧被认为非常适合英军作战,因此得到保留。当然,车体形状有了很大的改观,高度得以提升,铆接的8mm厚装甲板覆盖车身。

其实克罗斯利轻型装甲车的布局还是照搬罗尔斯罗伊斯,车体前部是一台50马力的六缸汽油发动机及其冷却系统。前部是驾驶员控制的两扇进气口,两侧都有百叶窗进行散热。驾驶室与战斗室是一体的,司机在右侧,身后是操作机枪的车长,副驾驶在左侧,通过正面装甲上的小缝进行观察。另外,两侧车门上也有观察窗。

战斗室顶部是一个巨大的半球型机枪塔,机枪塔顶部是一个可以向两侧打开的指挥塔。机枪塔上有四个机枪安装座,配备两挺7.7mm维克斯水冷机枪。这个外表酷似超大号铆钉的设计,是希望能够提供全方位的火力。然而,让一位车长同时操作两挺机枪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此作战时,通常要拆掉一挺机枪。这种机枪塔也出现在其他英国设计的装甲车上,20世纪30年代初期仍有生产。

克罗斯利装甲车并没有无线电设备,只有一个简单的6V电路。通常只有两个前大灯,有些车辆会在指挥塔顶部安装一台探照灯。这些装甲车都是在维克斯公司完成的,这也是维克斯-克罗斯利轻型装甲车的名称由来。该车共有M1923和M1925两种型号,总共生产了100多辆。克罗斯利装甲车的用户主要是英国驻印度殖民军队,二战爆发时,这些车辆都在印度用于巡逻和维持当地治安,其中一些还有自己的名字。

1939年二战爆发后,英国对克罗斯利装甲车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为了能在炎热天气下继续作战,战斗室内层覆盖了石棉。这种改进型被命名为M1939“印度型”。几十辆克罗斯利装甲车经过了现代化改装,其中一些仍留在印度,与M1923、M1925一起在英国殖民军服役。

1941年,多辆克罗斯利装甲车被运往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在那里进攻维希法国的军队。随后,几辆装甲车又被派往伊朗,英军与苏军一起控制当地局势。1942年,伊朗军队重新建立时,这几辆装甲车被作为礼物留在那里。在印度的克罗斯利装甲车1941年底参加了缅甸战役,在那里成功击败了日军的攻势。当时克罗斯利装甲车已经过时,更多用于巡逻防线年,这些装甲车终于从一线撤出。

克罗斯利装甲车的出口业绩非常不错。南非20年代中期购买了两辆,并服役了十多年幸运躲过二战,40年代退役被送往博物馆。匈牙利警察购买了一辆,更换了全新车体。

1926年出售给阿根廷的6辆克罗斯利被用于维持国内治安,30年代末退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装甲车经过阿根廷克里奥尔汽车公司现代化改装,更换了板簧悬挂和硬橡胶轮胎。并更换了一台95马力Creole 2型六缸柴油发动机,武器装备保持不变。该车的总重3632千克。

1930年,日本陆军购买3辆克罗斯利M1925装甲车,随后日本海军购入9辆同型装船,被命名为87式“Dowa”。30年代初,日本根据克罗斯利M1925进行了仿制。

日本海军陆战队使用6辆克罗斯利M1925装甲车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这些克罗斯利装甲车转交给军校作为教练车使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